中国现在有几款电子战机?许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有两款电子战机,也就是歼-16D和歼-15D,前者于2021年珠海航展期间亮相,后者则于2024年的珠海航展期间亮相。可实际上,歼-15D分为两个型号线上配资开户网,并且存在诸多区别,是两个较为独立的型号。2024年12月《中国青年报》在对山东舰训练进行报道中,首次出现了歼-15DH,说明参照歼-15T的命名方式,歼-15D可以进一步分为歼-15DH(滑跃起飞型)与歼-15DT(弹射起飞型)。
一开始都以为歼-15DH和歼-15DT的区别仅仅位于起落架,歼-15DT的起落架配备更长更粗的减震液压支柱和附属的弹射器牵引杆。但是最近一架编号1521的歼-15DT清晰照曝光,却显示出歼-15DT与歼-15DH存在较大区别,首先就是歼-15DT雷达罩长度比歼-15DH短,这种情况跟歼-16D与歼-16类似,雷达前移为后部设备舱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意味着歼-15DT的电子战能力可能会强于歼-15DH,当然雷达前移需要付出雷达天线尺寸缩小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探测性能。不过考虑到歼-15DT部署在福建舰上,能够得到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支援,因此适当牺牲雷达性能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其次则是歼-15DT座舱下方刀片型天线倾斜角度更大,但安装位置不变。第三则是歼-15DT机背位置的刀片型天线更靠后,歼-15DH的机背刀片型天线位于减速板与座舱中间位置,歼-15DT的机背刀片型天线直接出现在了原来机背减速板的位置,并且从机背铆钉纹路来看,歼-15DT似乎取消了机背刀片型天线。取消机背减速板的好处显而易见,降低了结构重量,原来机背减速板的开启闭合机械结构取消后,节约下来的空间可以改成燃料舱或者布置多余的航电设备,从机背刀片型天线的位置来判断,歼-15DT取消机背减速板之后,腾出来的空间也是用来容纳更多的电子战设备了。
而歼-15DT取消机背减速板,也意味着飞控系统进行了升级,通过其他气动舵面协调偏转的方式,在保证飞机姿态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减速,是一种技术进步的表现。
从这些改变能够看出,歼-15DT相较于歼-15DH拥有了更强的电子战能力与更先进的飞控系统,虽然付出了牺牲雷达天线尺寸影响空战能力的代价,但歼-15DT的主业是电子对抗,保留空战能力更多是为了自用,牺牲
从设计上来看,歼-15DT与歼-15DH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因为这两款电子战机研发路线并不在一个时间段,歼-15DH可以视为歼-15S的进一步发展型,2012年曝光的双座型歼-15S并未量产,由于出现的时间较晚,等到歼-15S成熟后,原有的航电技术已经落后,后来又结合新技术进行重新设计,变成了如今的歼-15DH。而歼-15DH的研发时间又与歼-15T重叠,因此在后续研制歼-15DT的时候,又融入了一些新技术,甚至吸收了歼-16改为歼-16D的部分内部改进思路,这才有了终极版的歼-15DT,也就是说,歼-15DT并不是歼-15DH简单的弹射型号,而是内部进一步优化的型号。
目前中国现在的三款电子战机,歼-16D、歼-15DH、歼-15DT,科技含量最高的应该就是歼-15DT了,而并不是许多人以为的歼-16D。因为空军和海军对电子战需要的差别非常大,这就导致歼-16D与歼-15DT的电子战能力存在很大不同。
歼-16D主要对应的是陆地上各种型号的前线雷达,大部分陆基前线雷达功能比较单一,压制起来难度反而不那么高。而歼-15DT在海上面对的主要是强敌的宙斯盾舰队,届时面对的情况是多台综合性能更强的宙斯盾集中布置在某一片区域,想要同时压制的难度成倍提高。而且歼-16D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会得到高新9号、高新11号这些大型电子战飞机的支援,帮助分担通讯压制、监听方面的任务。可歼-15DT伴随航母在远洋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没有大型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了,歼-15DT需要包办的活更多。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作为舰载机最容易受到盐雾腐蚀,而电子设备最害怕的就是盐雾腐蚀了,歼-15DT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额外考虑各种电子设备的抗盐雾腐蚀研究。
而在歼-15DT亮相后,美国《战区》网站也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歼-15DT的电子战能力已经超过了EA-18G“咆哮者”,目前的问题是在航母上运作与使用经验不足。
想要衡量电子战能力,主要从硬件、软件、功率以及数据库这4个方面进行分析。硬件方面,歼-15DT的电子干扰吊舱、战术接收机、各种电子对抗天线布置方式与EA-18G都差不多,区别就在于半导体技术,这方面肯定是美国领先,但EA-18G的服役时间更早,虽然后面进行过升级
而在软件算法方面,中国这几年在AI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自适应雷达对抗、自适应电子战感知学习肯定会有研究,这方面中美基本处于一个水平。
至于功率方面,身为重型机的歼-15DT毫无疑问拥有绝对优势,E/A-18G使用的ALQ-99电子战吊舱带有额外的涡轮发电机,就是因为E/A-18G的供电能力有限,2台中等推力发动机无法满足需求,只能让电子战吊舱自己发电了。而歼-15DT的电子战吊舱由载机供电,发射天线还实现了相控阵化。
而且歼-15的机体空间更充足,意味着能够容纳电子设备体积更大,功率方面肯定也会拥有更大的优势。另外就是歼-15更大的翼展与机体长度,能够让各种电子设备保持更大的距离,有利于处理电子兼容方面的难题。
至于数据库方面则是美军占优了,谁能够掌握对付更多的电磁信号参数,在进行电子对抗的时候就能更高效的做出反应,发射相对应的干扰波束。美国的电子侦察机经常跑到中国家门口遛弯,目的之一就是收集中国各种雷达的参数,为将来的电子战未雨绸缪。
而中国收集美军各种雷达电磁信号参数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只能是美军派什么飞机军舰来,中国就收集什么了,而且美军也很狡猾,雷达不会轻易开机暴露电磁信号参数。当然,中国对新型武器的电磁信号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到位,真打起仗来,双方不一定是谁给谁惊喜。
从简单的四维对比来看,拥有后发优势的歼-15DT,综合性能要强于EA-18G。但是舰载机不能单看平台本身,而是要从航母部署角度综合考虑,EA-18G最大的优势是从平台底子就是从舰载机起步的,F/A-18各种细节设计能够提高在航母甲板上的整备效率,而整备效率越高,就意味着放飞速度越快,整个打击机群的出动效率就越高,出动效率高了,先前起飞的舰载机在空中浪费的燃油就越少,这样整个攻击机群的的作战半径缩小的就更小。
再加上美国核动力航母用更宽阔的甲板,调度起来也更方便,体积更小的EA-18G,在航母甲板上运作也更方便,进一步放大了优势。
而歼-15DT的平台底子还是苏-27,是作为岸基战斗机研发的,后来才考虑发作舰载型苏-33,遗留了诸多不利于海上整备的设计,而这些设计遗传到歼-15DT上,导致歼-15DT的整备效率相较于EA-18G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歼-15DT作为重型舰载机,在滞空时间上拥有明显优势,哪怕在机群出动集结的时候多浪费了一些燃油,作战半径还是要比EA-18G所在的机群更大。另外就是歼-15DT不需要额外携带副油箱,拥有更充裕的挂载空间,在携带电子干扰吊舱后,还可以多带几枚空空导弹或者反辐射导弹,作战能力更强。反观EA-18G通常需要额外携带2个副油箱,执行任务的时候最多只能挂2枚空空导弹和2枚反辐射导弹。
歼-15DT的出现,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对EA-18G完成超越,毕竟EA-18G只是一款10多年前服役的战机,超越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歼-15DT最大的意义在于线上配资开户网,让中国航母的舰载机配置越来越完善,未来中国航母的舰载机不仅要执行制空作战任务,还会开始承担对海打击、对地打击任务,歼-15DT将作为攻击机群的保护神,是中国航空母舰从单一的对空防御向综合作战平台的转变。
#亚太瞭望台#举报/反馈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